我國自主創新的電子束治污技術邁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中國廣核集團對外宣布,全球最大的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在江門市新會區冠華針織廠建成投運,標志著我國自主創新的電子束治污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并邁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
作為處理難降解廢水的一種重要解決手段,電子束輻照技術被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列為21世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所謂電子束輻照技術,是指利用被加速的電子束流轟擊或照射被處理對象,使其發生在常規方法下難以引發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反應,從而達到提高產品性能、凈化物質等目的。
該項目由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實現了7臺電子加速器聯機運行,日處理廢水量達3萬噸,為中國乃至世界工業廢水綜合治理提供了一種解決途徑及一個案例標桿。
電子束治污技術水質處理前后對比
據介紹,該技術擁有30多項發明專利,并在2017年建成投運的浙江金華示范項目穩定運行三年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和工藝的升級改良,電子加速器功率更大,廢水處理能力更強,出水效果更加顯著。
該技術由中廣核技、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在雙方多年共同努力下,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實現了世界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裝備和處理工藝,并制定了全球首個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應用領域技術標準,填補了國際標準空白。
七臺電子加速器聯機運行處理印染廢水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隨著中國水環境治理標準和要求升級,水環境治理需求也逐步釋放,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一項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它能夠適應復雜的水質變化,尤其是在難降解廢水和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廣泛適用于印染、造紙、化工、制藥等各行業廢水處理,水質復雜的工業園區廢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