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國家電投集團湛江核電廉江核電項目1號機組冷卻塔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即將全面進入塔內構件安裝階段。
廉江核電1號機組冷卻塔塔高218.7米,零米直徑174.6米,淋水面積達兩萬平方米,混凝土澆筑總量達13.74萬立方米,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全部機組投運后,可滿足粵西地區全社會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2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20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14.8萬公頃闊葉林。
與傳統核電站普遍采用的“直流循環冷卻”模式不同,廉江核電1號機組冷卻塔的“二次循環冷卻技術”實現了新的技術路線突破。該技術以冷卻水重復循環利用取代了海水直取直排,以大氣為最終熱阱,通過空氣—水熱交換實現冷卻水循環利用,顯著降低了取水量,極大地減少了核電站因海生物涌入導致的運行風險,提升了電力供應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排水量大幅減少,是傳統核電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溫度接近自然海水,進一步提升了核電項目環境友好性。
該冷卻塔采用的高位集水設計是效能提升的關鍵創新,不僅使通風阻力更小、冷卻效率更高,在相同淋水面積下出塔水溫更低,可間接增加發電量;還通過利用冷卻水位能,使循環水泵揚程降低12.7米,年節電量達600萬度;同時運行噪聲比常規冷卻塔降低4~8分貝,真正實現了高效、節能、低噪的協同優化。
廉江核電1號機組冷卻塔塔高218.7米,零米直徑174.6米,淋水面積達兩萬平方米,混凝土澆筑總量達13.74萬立方米,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850萬千瓦。全部機組投運后,可滿足粵西地區全社會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2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20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14.8萬公頃闊葉林。
與傳統核電站普遍采用的“直流循環冷卻”模式不同,廉江核電1號機組冷卻塔的“二次循環冷卻技術”實現了新的技術路線突破。該技術以冷卻水重復循環利用取代了海水直取直排,以大氣為最終熱阱,通過空氣—水熱交換實現冷卻水循環利用,顯著降低了取水量,極大地減少了核電站因海生物涌入導致的運行風險,提升了電力供應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排水量大幅減少,是傳統核電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溫度接近自然海水,進一步提升了核電項目環境友好性。
該冷卻塔采用的高位集水設計是效能提升的關鍵創新,不僅使通風阻力更小、冷卻效率更高,在相同淋水面積下出塔水溫更低,可間接增加發電量;還通過利用冷卻水位能,使循環水泵揚程降低12.7米,年節電量達600萬度;同時運行噪聲比常規冷卻塔降低4~8分貝,真正實現了高效、節能、低噪的協同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