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的“低摩阻環保+囊包定點減阻劑”鉆井液技術,在塔河油田首口超深短半徑水平井TH10272CH應用,定向過程井眼順暢,井下摩阻4-6噸,保證了井眼曲率44.6°/30m的高難度施工,開創性的實現了不混油、低摩阻、綠色無污染的技術突破。
在當前的低油價期,采用超短半徑水平井側鉆可高效解決常規側鉆施工周期長、費用高的缺點,然而如何保障鉆井施工的低摩阻、高潤滑是最為關鍵的。盡管項目組前期開展了大量的提高潤滑性的研究,但是對于如此復雜的技術施工和塔河嚴格的環保要求,想要找出一種有效的潤滑體系可謂難上加難。
面對攻關新工藝的嚴峻挑戰,項目組優化傳統降摩阻方法,改進實驗方法和實驗條件為技術研究打下良好基礎。基于“隨鉆膜潤滑和強擠壓點復合潤滑”的思路,通過60余次擠壓潤滑評價,采用有機環保潤滑劑、納米粒子等處理劑代替原油,修復接觸面,形成高強度極壓潤滑膜。同時,引入智能囊包減阻劑,在高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下破裂,釋放高效潤滑劑,實現定點和雙重潤滑效果,潤滑系數較原油降低約40%—50%。該項技術的突破性進展,解決了超短半徑側鉆技術中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不懈的堅持,換來的是收獲的喜悅。低摩阻環保鉆井液體系具有抗溫180℃、粒徑1—50μm納微米分布、低摩阻、綠色環保的特點。該工藝的成功運用,填補了國內采用常規鉆具實施超深短半徑側鉆的技術空白,TH10272CH超短半徑側鉆工藝的成功應用使塔河油田側鉆周期降低了68%,節約側鉆成本1000余萬,在油田降本增效進程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