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海洋采油廠埕島20CB-3井上,一些注水井“保健醫生”——勝利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淺海所科研人員在該井成功實施了一次手術,手術名稱是“反洗閥漏失治理”,術后反應良好,有望“藥到病除”。據了解,這一喜訊為其他17口類似“病號”井也帶來福音。
隨著油田開發,一些井會得“病”,比如這些注水井的癥狀就是“反洗閥漏失”、“尾管漏失”。病史是這樣的:海洋采油廠注水井要求管柱有效期7年,為滿足洗井要求,通常管柱設置有反洗閥;為實現增注,往往會開展酸化施工,大量的現場實踐表明,酸化結束后,最下一層配水器至反洗閥這段尾管滯留殘酸,無法充分排出,易導致管柱腐蝕穿孔,以及反洗閥底球腐蝕進而導致漏失。據了解埕島20CB-3井漏失量一天即達90方,嚴重影響到注水開發效果,“治病”需求迫切。
了解了“病史”,醫生就要“對癥實施”,準備開處方。為此,淺海所科研人員自2018年底,圍繞“反洗閥漏失病癥”開展了技術攻關,進行了大量研究、試驗工作。該技術需要堵塞工具依次、逐層通過井下封隔器、配水器,最終封堵在油管中,而工具外徑小、坐封外徑大,還需要滿足長期可靠坐封,有非常大的技術難度。最初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最終優選出一套施工簡單、工藝可靠的技術。
“手術施治”過程中,通過測調絞車電纜投放,到達預定封堵位置后,開啟注水流程,隨后依次坐封、丟手,檢驗合格。隨著埕島20CB-3井“手術”的成功,其他類似“病號”井也看到了“康復”的希望。
“堵漏”不僅有了通用處方,而且還避免了大修作業,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醫患”雙方都收獲了喜悅。